
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成長路徑
2025-08-21
新聞來源: 全聯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業商會
查看次數:1139

01抓住國內汽車增長紅利
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起步于1983年首家中外合資車企成立。當時,以外資企業引進車型的國產化為契機,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邁出了第一步。在這一階段,國資零部件企業憑借與外商企業合作以及為集團車企配套的優勢,率先發展壯大。華域汽車、廣汽零部件、北汽海納川等企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與此同時,民營零部件企業也不甘示弱,從生產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零部件起步,逐步向總成件、核心件領域拓展,從為低端車型配套逐漸向高端車型配套轉變,福耀玻璃、星宇股份、拓普集團等企業就是民營零部件企業的佼佼者。這一時期,國內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為零部件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,零部件產業也隨之快速發展,盡管外商企業在市場上占據較強優勢,但產業擴張的浪潮也帶動了一批中國零部件企業的成長。

02海外并購實現擴張
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,海外零部件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壓力。這一背景下,中國零部件企業抓住機遇,大舉海外并購。通過海外收購,中國企業成功獲取了先進的技術和穩定的客戶資源,實現了業務的快速擴張、產品的升級換代以及市場的有效拓展。在國資企業中,中航工業收購美國耐世特、中信戴卡收購德國KSM等案例尤為突出;民營企業同樣不甘落后,均勝電子收購美國KSS和日本高田相關資產、繼峰股份收購格拉默等海外并購案例也十分引人注目。海外并購為中國零部件企業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舞臺的大門,使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,提升自身競爭力。

03把握電動智能化轉型機遇
隨著中國汽車在電動化、智能化領域的快速發展,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零部件企業應運而生。在電動化領域,寧德時代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;匯川聯合動力的電驅系統收入超越博格華納、舍弗勒等國際廠商;熱管理領域的企業三花汽零也在
2024 年首次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。智能化領域同樣不甘落后,華為 2024 年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達到 264 億元,已具備進入全球汽車供應鏈百強榜的實力;德賽西威的業務從傳統汽車電子拓展至智能座艙、智能駕駛,于 2021 年躋身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。此外,在激光雷達、智駕芯片、智駕軟件算法等賽道,禾賽科技、地平線、Momenta 等中國企業也嶄露頭角,獲得國際車企的認可。在這一波電動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,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正朝著從 “規模跟隨” 到 “技術引領” 的歷史性跨越邁進,未來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。


